爱上海

爱上海论坛

标题: 6501工程,“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打印本页]

作者: 没记性的呆子    时间: 2021-4-18 11:06
标题: 6501工程,“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2020年12月17号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位于

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的

“四川国际电台旧址”基地

通过了专家评审

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

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 下载次数: 1)


从1968年开始

它作为三线建设中的战备通信“底牌”

值守了五十多年

如今

这个完成任务圆满退休的“6501”工程

终于在近期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这次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

邀请了四川国际电台的几位前辈故地重游

讲述半个世纪前的故事


(, 下载次数: 2)

(, 下载次数: 2)


从眉山出发经过四十分钟的车程

拐进一个不起眼的路口

这个普通的大门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两位老人向我们介绍

五十多年前

这里就是当年肩负了

战备和国际通信保障的重大使命

为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

重要作用的邮电部“1号工程”


(, 下载次数: 1)


走进位于地下的四川国际电台

立刻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

博物馆内包括地下机房的

各种通信设施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每一件仪器背后都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2)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丁传策说:

地下机房的作用是考虑到战时一旦被敌人袭扰,这个地方所有的门全部要封闭,人员全部在地下工作,这个时候有可能敌人给我们投放毒气弹或炸药冲击的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保证我们人员设备的安全使用,就要对外面抽进来的空气进行水洗过滤,连续三次水洗过滤,过滤以后保证我们人员和设备安全,我们房顶可以承受500磅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而不损坏,我们内部能够正常运行工作。


(, 下载次数: 1)


据了解

四川国际电台建筑工程

按照具备战争防卫功能的要求进行建设

占地232亩

天线场阵遍布周边15平方公里

收、发信台地上机房是天然的半地下掩体

表面青山、林荫覆盖、山水依旧

起到靠山隐蔽的特殊效果

虽然工作人员在内枕戈待旦

但当地人都不知道这个大院是做什么的

为了保密

来参加工作的技术人员

也并未被告知


(, 下载次数: 1)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顾道荣说:

当时我们来这里不知道是“三线建设”,由于保密的原因不会被告知,但是我知道政审很严格,还派了很多人到我老家去了解祖宗18代,全部了解后,直到政审合格才到这里来,当时是这个地方叫做“成都150信箱”,大概一两年后,才改为“6501”。


(, 下载次数: 1)


2002年电台光荣退役

后改建为通信博物馆

原貌保留地下坑道、机房及全部通信设施

成为通信发展史上通信设备实物“教科书”

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三线建设战备通信博物馆


2020年12月

四川国际电台因其特有的

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入选“国家工业遗产”

是当今全中国通信行业

仅有的四个“国家工业遗产”之一


(, 下载次数: 1)


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岗位

看到当初的一切都被原封不动地保留

已成为传承红色通信文化、

培育新一代通信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孙政余和顾道荣两位八旬老人非常高兴

跟随着他们的脚步

才真正走进了这个工程的辉煌岁月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孙政余说:

自备电源中的一部分,有个高压线的图板,整个全台的供电线路也是我制作的,在那里一个图版可以去这里看看。


(, 下载次数: 1)


走进这个地下工程

发现很多没有设备的空间

都非常的逼仄

大多都只能容纳一人通行

那么由于地下的设施需要不停的换

在空气当中

还弥漫着一股潮湿和柴油的气味

在里面待了近十分钟

都感觉有一点不适

很难想象当时的工作人员

在这里日复一日

50年的工作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


(, 下载次数: 2)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顾道荣说:

这个工作有个适应性,当时从开始在这里工作了几个月,闻到那个柴油很不舒服、不习惯又恶心,但是工作时间长了,情况不一样,闻到那个柴油倒是香的呢,工作就适应了就无所谓了。


(, 下载次数: 1)


置身于在空旷的地下空间内

在四台庞大的柴油发电机旁一说话就会有回音

仿佛往日机器的轰鸣尤在耳畔

顾道荣年轻时由于长期在发电机旁工作

听力受到了损伤

他说当时在这儿说话全部靠打手语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


在四川国际电台院内

顾老在一座水塔前停下了脚步

他向我们介绍

建设初期所有工作人员都住在基地

但是这里的生活环境非常艰苦

就连喝水问题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顾道荣说:

当时生活环境是比较艰苦,比如看病,这附近是没有医院,我们自己有个医务室,有一名医生,一般的小病,就在这里内部解决了,得了大病才会送城里面去。至于水,这里的水质很差,升井泵,抽上来的水很臭,过个几分钟很快氧化就变浑浊。喝那个水根本不能吃,就自己又打了个浅井,抽了水在里面,后来我们用了一套水过滤水设备把它氧化曝氧过滤,勉强可以吃。


建设初期

由于工作的保密性

因此,所有的设备

从收信台几斤重的设备

到发信台那些长12米、高4米

重达近2吨的80千瓦大型发射机

全部都是国际电台的员工

肩挑背扛、并借助圆木、

滚筒、铁链等工具搬运安装的

在那时

工作人员既要当精锐的专业技术人员

又要当出苦力的“棒棒”

1968年,“6501”工程建成并投入了使用


(, 下载次数: 1)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孙政余说:

我1965年就来到这个地方,工作的时候这个地方正在建设,机器也还在安装,我也参与了这个机器安装,六七年安装完毕,一直到使用到这个电台退役。看到这些机器,像见了我的老朋友一样很有感情。


作为国家战备短波通信电台

这一军事工程在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使命

承担国家与世界各国使馆信息互通任务

和抵制敌对势力反动舆论宣传等方面

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辛格访华、珍宝岛事件......

这些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

已是众人皆知

但可能不会有人想到

在偏远的中国西南山地

在幕后,在镁光灯照不到的地方

在秘密战线上

它们背后

都有着四川国际电台的工作者

默默无闻的奉献


(, 下载次数: 1)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孙政余说:

当时国家是三线建设,这里是三线建设单位,我们来到这儿,就应该尽心尽力地把工作任务完成好,尽管像我们在这儿工作了几十年,娃娃读书也还是困难,因为乡村小学质量都不高,但为了国家的建设,我们的付出非常值得。


原四川国际电台职工顾道荣说:

我在这儿工作,起初并不知道这是个保密单位,后面经过领导宣传,才有所耳闻。当时才20岁来岁就到在这儿工作了,并且热爱上这里,自己觉得很自豪,我也就地安家了,所以我觉得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整个将近40年就在这儿度过,到现在我也感觉到很值得,这是为国家做贡献。


(, 下载次数: 1)


当我们走出阴冷潮湿的地下坑道,明媚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一回头才注意到一棵大树长在了坑道的出口上方。在它的盘根错节之中“自强不息”四个字非常醒目。听两位老人说,他们退休时这棵树还只是树苗,如今,“自强不息”恰好是他们扎根电台、奉献青春、践行报国使命的最真实写照。岁月流逝,五十多年过去了,树苗已经参天,四川国际电台最初的120余名建设者们已经从大学生、退伍军人变成耄耋老人,但他们仍满怀爱党爱国的赤子情怀。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如何弘扬“三线精神”?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下载次数: 1)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微眉山」


作者: jl1314520    时间: 2021-4-18 11:08
01

作者: haoshanhaoshui    时间: 2021-4-18 11:21
说的井水不好,我记得我们那里的井水还好吧,反正一直都在吃。

作者: center    时间: 2021-4-18 11:31
可以参观吗?

作者: mslyx    时间: 2021-4-18 16:26
保存好这些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老古董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作者: 东门小子    时间: 2021-4-18 17:19
当时是真苦

作者: ligongfuyi    时间: 2021-4-18 18:23
在尚义哪里,想去看看

作者: pcx平常心    时间: 2021-4-18 19:49
早就知道尚义这个地下01

作者: 灵活的胖子    时间: 2021-4-18 20:05
伏东也有。

作者: ZDL    时间: 2021-4-18 20:09
很有特色!可以参观吗?怎么去?

作者: 浪吧啦    时间: 2021-4-18 23:43
ZDL 发表于 2021-4-18 20:09
很有特色!可以参观吗?怎么去?

得不得收门票

作者: 嫣雨    时间: 2021-4-19 08:44
还是有点历史记忆了                                                                                                      

作者: 江鸟    时间: 2021-4-19 10:53
又看到了老朋友丁传策。
作者: ms啸天    时间: 2021-4-19 14:02

作者: 李寒1987    时间: 2021-4-19 23:49
一直想去看,可惜不让进。这个基地应该还有好几个点,不只是尚义的一个。





欢迎光临 爱上海论坛 (http://cxb6.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