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老峨山睡佛头下的山崖下(峨山村三组,文岩口,澄怀湖水渠从此经过,原老峨山收费牌坊公路下面两百多米处的岩石下,旁边有一尊佛像),发现了一方高约120厘米多宽约80厘米的石碑,碑额上有“重建龙泉桥记”几个大字,由于年代久远,字迹也只能依稀可辨,但落款的时间清晰可见,为“明嘉靖参年参月十五日孟春”的字样。碑文下半部分文字也看不清楚,而上面开头“古道奇渠,乾坤已定,山川险峻……”等描绘此处景色的句子还能认出,碑文记录的是为修建此桥出力出资的“文殊寺”和“?(字迹不清)龙庵”的僧人的名字。其余文字大多模糊不清,由于下半部分文字无法辨认,也不能明白其意思。 让人惊喜的是,在离碑大约百多米的下方河沟中,一座石拱桥保存十分完好。此桥身主体部分长约七米,宽约一米左右,从沟底算起约高四米,全部由条石砌成,利用石拱桥的原理修建,没有由石灰等连接材料,修桥的每根梯形石桥下端大约有30厘米,厚度也在50厘米左右,长度在100厘米左右,每根条石大小相等,共有26根条石构成(其中多数为一根完整的条石就跨过横面,少数为两根)上方铺的是石板,桥面中间拱起。桥的高度和长度与幸福古村赵桥相当,只是没有赵桥宽,而建筑质量的牢固程度远远超过赵桥。桥的底座利用两端自然形成的大石头,非常牢固。嘉靖三年是公元1525年,距今已经有498年,此桥已经相当长的时间失去了交通功能,但非常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石桥所处的河床,有不少巨大的石头,可见洪水季节,山洪暴发时的水利之寻凶猛,而这座桥经历近四百年风雨侵袭,依然坚固如初。80年代开始,随着老峨山的开发,有人给此桥取名“情人桥”。石碑虽然在佛像旁边,但只是靠在此处的岩石上。就当是有人将它从桥边移开的。
(, 下载次数: 6)
从此处桥自身和碑文中获取的信息,至少说明这几点:
第一、在明代老峨山一带佛教相当盛行,有不少的寺庙,有能力捐资修桥,可见香火旺盛。
第二、老峨山一带的是比较重要的交通要道,从碑文中有“客商全登于斯道”字样看出,此处的商业活动比较频繁,应当是丹棱到雅安名山经宝子寺比较重要的一条通道——茶马古道,虽不是最为便捷和通畅。
第三、龙泉桥的建筑工艺和工程质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一是用的石桥相当方正,石桥之间没有任何黏合,却十分牢固。二是建桥的位置选择很是讲究,选择在河沟的转弯处,可以避免山洪的直接冲击。三是巧妙地利用了地形,桥的两端利用天然巨石作为桥基,不必单独修改。
第四、龙泉桥是重建,说明在此之前此处便有桥梁,只是建筑位置不好和建筑质量不高,造成损毁才重新修建的。
(, 下载次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