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海鼓励就地过年,什么才是“硬核措施”?
爱上海近期,多地发出就地过年倡议,一些地方发补贴、发红包,可谓诚意十足。
爱上海深圳市龙华区政府计划以摇号抽签方式,向春节留深人员发放2000万元货币补贴,每份200元,共计10万个名额;长沙市望城区出台措施,对留在该区过年的外省员工每人发放包括过年红包、生活补助和消费券在内的千元礼包;宁波市奉化区打造了四重“春节礼包”,其中包括500元“现金红包”;湖州市吴兴区将对在建工地春节期间留吴员工发放每人1000元的红包…
爱上海浙江诸暨政府企业多项暖心举措鼓励外地员工留下过年。1月13日,在位于诸暨的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宿舍楼下,工作人员搬运过年礼包,准备送给宿舍的外地员工。
舆论为这样的政策叫好,我们也期待更多地方跟上,更多措施跟进,让更多人响应倡议、留在当地。
多地出现的聚集性疫情警示我们,防控不可松懈。春运期间规模庞大的人口流动,会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非必要不离某地”“非必要不返乡”显得十分必要。
爱上海从实际来看,就地过年对于本地人来说问题不大,他们依然可以不出城就能实现团圆。而在一些城市中,比如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很多“打工人”辛苦一年,春节回家,享受天伦之乐、生活之美,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回家的意愿折射在春运的拥挤中,大家不辞辛苦也要赶着高峰出行,中国春节家庭团聚民俗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就地过年旨在破解这一现实与传统的矛盾,其目的是为了疫情防控、保障安全,而政策的发力点,应在“过年”上。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让离家在外人员仍然能过一个温暖幸福年,最好是有真金白银,并且不仅仅是真金白银。
倡议“就地过年”的标语横幅
真金白银自然会减轻老百姓的一些经济压力。如果仅靠标语横幅的宣传引导,不来点实在的,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口惠更要实至,不能把压力都赶到老百姓头上,既不回家,又过不好年。对于一些人来说,200块钱、1000块钱,可能微不足道,但体现的是当地留人的诚意和关怀,是一颗真心,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看待这些真金白银。
而从经济角度看待这些发出去的真金白银,付出不小,但收获可能也不小。人员留下来,自然会有助于拉动当地消费,留人留岗也有助于推动复工复产、持续发展经济。对当地来说,真金白银政策的溢出效应不可不考虑,最起码,人多了,对于活跃本地市场,包括消费市场、劳动力市场等都有裨益。
“就地也能过好年”微博话题下的网友评论
爱上海仅仅有真金白银还不够,“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一句简单的俗语,道出了真金白银和回家过年孰轻孰重。除了真金白银,还是要落脚在“过年”上,配套更精细的措施,保障好基本生活。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探索更弹性、更灵活的休假方式,在疫情稳定之后给员工探亲出游的机会。留人重在留心,政策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爱上海对身在异地的人来说,就地过年是疫情之下的无奈选择,也是更优选择。道理大家都明白,即使没有真金白银,相信也会有很多人选择留下来。而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等,也应以更实的举措、更多的福利,不负了这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多方协同发力,让大家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就地过好年,感到一种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