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珍爱生命 远离水源
2021年3月28日下午,我队接仁寿消防邀请,我队派出6名队员前往仁寿汪洋建设水库进行溺水打捞,因水库面积较大,当然并未打捞到溺水者,3月29日上午8时,我队再次出动8名队友前往,于下午13时00分发现溺水者并打捞成功。
夏季即将来临,我们也在此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防溺水知识。
什么叫做溺水? 简单点说,就是人淹没于水中,因无法呼吸而导致濒临淹死或者淹死。溺水是游泳或掉入水坑、水井等常见的意外事故,一般发生溺水的地点通常在: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溪边、海边等场所。夏天是溺水事故的多发季节,且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事故发生。 为了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较危险且宜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如该水库、浴场是否卫生,水下是否平坦,有无暗礁、暗流、杂草,水域的深浅等情况要了解清楚。 2、必须要有组织并在老师或熟悉水性的人员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如果集体组织外出游泳,下水前后都要清点人数、并指定救生员做安全保护。 3、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如水温太低应先在浅水处用水淋洗身体,待适应水温后再下水游泳;镶有假牙的同学,应将假牙取下,以防呛水时假牙落入食管或气管。 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时呼叫同伴救助。 溺水后如何自救? 1、不会游泳者,落水后首先不要心慌意乱,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可边呼救边采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切记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因为这样反而会使身体下沉更快。    2、会游泳者,一般是因小腿腓肠肌痉挛而致溺水。如果发生小腿抽筋,应心平静气,自己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同时深吸一口气,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并持续用力,直到剧痛消失,抽筋自然也就停止。(一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以再次抽筋,所以对疼痛处要充分按摩,慢慢向岸上游去,上岸后最好再按摩和热敷患处。如果手腕肌肉抽筋,自己可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溺水后如何互救?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切记:不提倡未成年人营救溺水者,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时,要学会报警或者向大人求救,从岸上或者船上施救应先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被拖带入水。) 出水后的救护: 首先清理溺水者口鼻内污泥、痰涕,取下假牙,然后进行控水处理。救护人员单腿屈膝,将溺水者俯卧于救护者的大腿上,借体位使溺水者体内水由气管口腔中排出。有些农村将溺水者俯卧横入在牛背上,头脚下悬,赶牛行走,这样又控水、又起到人工呼吸作用。如果溺水者呼吸心跳已停止,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我国0~17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一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1%。而因溺水原因非正常死亡,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的第一杀手。因此,溺水是非常危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第一,防患于未然。水无情,人有情。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注意各种游水、戏水事项,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在遭遇溺水懂得如何自救和他人遭遇溺水时如何抢救,溺水事件还是可以防止的。 “六不准”: 1、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2、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队的情况下游泳。 4、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6、不准不会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四个牢记”: 1、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正确施救: 1、同伴落水我不怕,立即报警和求救 2、岸上船上莫惊慌,镇定自若找工具; 3、搭救伙伴靠智慧,自身安全最重要。
东坡区紧急救援志愿者协会(眉山蓝天救援队、东坡飞虎救援队):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2019年度眉山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第三届眉山市志愿服务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眉山市第一届“火蓝荣耀杯”优秀组织奖、第二届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眉山蓝天救援队24小时 公益电话:15182218000(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