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48|回复: 0
|
[洪雅]
洪雅2名作家作品入选《守护多彩家园——COP15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集》
[复制链接]
|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昨日在云南昆明开幕。在COP15执委会办指导下,中国环境报社面向全社会组织开展了“保护多样之美 共建和谐家园”生物多样性主题有奖征文活动。经过专家评审,52篇征文评为优秀作品并入选COP15执委会主编、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公开出版的《守护多彩家园——COP15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集》。洪雅作家沈荣均作品《万物方舟》、何泽琼作品《黑颈鹤飞过家乡》,因为地理特征鲜明,体验笔触真挚,在众多征文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两篇创作的眉山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案例文章,以诗意美文的形式生动诠释人与自然万物的共和生长美好愿景。注:文章入选时主办方有修改。人生第一个登高的渴望因它而等待,那来自秘境的魅惑。它叫瓦屋山,当地人叫做“老瓦山”或“老屋山”,我的家山。 小时候,听长辈说山上有神灯、佛光和“三个太阳”。欲罢不能的是,启蒙先生竟然说那儿住着熊猫和珙桐,地球化石活物,神一样的存在,曾经博得一位叫亨利·威尔逊的英国人艳羡:“远眺就像一艘漂浮在云雾中的巨大方舟……”(亨利·威尔逊《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传说让我疑惑,方舟令我向往,果真拜神嘱所赐?为此我找到了印证:野生植物3500多种,杜鹃珙桐分布百万亩,野生动物460多种,其中大小熊猫、羚牛等珍禽异兽20多种,享有“杜鹃花的王国”“鸽子花的故乡”“熊猫的天堂”“动植物的博物馆”等诸多盛誉。便信了威尔逊的方舟一喻或有博物学的意义——它的确是避难的,关于我们及万物。直到1998年的9月10日,我第一次来到它的脚下仰望,就被它的遗世独立感动。我掏出一张老照片,那是1908年的9月8日,威尔逊在瓦屋山脚所拍。我从炳灵祠到柴山,反复变换眺望的角度。一百年前,威尔逊也是这样打量它的。很快,我发现了不同:照片是灰色的,远景迷蒙,近处也不见原始混交林常见的景观,略显落寞。眼前的瓦屋似乎比照片更通透、纯洁和充满生机。在双洞溪我找到了威尔逊当年所见铜铁矿厂,不过早被藤蔓和草木掩埋,从他的日记中可以想象遗址当年的炉烟滚滚。那里正在建设自然保护区,采冶矿产早已废除,天然林也被禁伐。当地人几乎用了半个世纪的积蓄和等待,还了眼前那座青山。在大法洞和燕子洞瀑布边,我看到了成片的珙桐,而它们的祖上,在威尔逊到来的时候,正被当做廉价的冶矿烧柴浪费。直到9月10日登上山顶,威尔逊也没有找到成年的珙桐植株。在《中国——园林之母》中,他这样叙述:“所有的大树都被砍伐,变成了木炭”“从植物学的观点来看,瓦屋山颇令人失望”。熊猫更不用说了,他说在瓦屋山“未见到任何种类的动物”。当然,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真的庆幸啊,因为我们手下留情,大自然竟不计前嫌予以回报。我在感谢人类自我纠错的同时,不得不惊讶于万物的无怨与更生!随后的攀登中,我见着了天师栗、鹅掌楸、箭竹、云杉、冷杉、红豆杉,还有各种高寒杜鹃。因为是秋天,杜鹃尚不见花,不知叫啥名。多年前威尔逊采集了它们,回到英国后,以“瓦山”命名了其中的17种,这令我自豪。那次上山我并不比那个英国人运气好,也没能见着熊猫。回到山下朋友家过夜时,请教过一位老人,老人年轻的时候是猎手,以捕猎燕子崖岩羊为荣。说到熊猫,老人一脸崇拜,他说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那玩意就是山神化身,珙桐花开的崖边或更幽僻的“迷魂凼”听说有的,见着的怕得造天大的福。也许正如老人所言,许多的朝圣者包括威尔逊的怅恨而去,想来也是未曾修炼到足够的福分。之后,我去了山下参与一个水库工程的建设,有更多机会近距离多角度切近那秘境。我在春夏秋冬登临。我歌唱草木,那从未退场的孤芳自赏。它们叫报春、地丁、万寿竹、八月光、覆盆子,叫木青、连香、马桑、香槐、红豆,叫各种五花八门的神木,“藏在深山人未识,犹抱琵琶半遮面”,婉若珍珠连缀成2800米的高度。我登临它的顶峰,冥思苦想,恍若隔世,仿佛那一场关于传说的赴会就要降临!没有让我失望,在离开它之前,我真的见证了传说!那是2005年3月13日傍晚,在我第一次住过的山下村庄不远,人们发现了它——大熊猫,我打小的图腾。它迷路于森林的边缘,村民及时通知保护区来人,记录下珍贵一刻。它在接受短暂的治伤后,重返密林。那是瓦屋山原创的活体影像。我近距离目睹了它的真容。它不是神,却像幽灵一样游走于世界的边缘,因此受到最高礼拜。那天的消息轰动了世界,是它应得的尊严。它的现身,给了山民们足够的信心,此前他们正为保护区不准打笋影响生存担忧。我清楚地记得,他们一致喊出,就打它的牌(大熊猫旅游牌)!山民们的表态,让我释怀。他们已然觉悟,懂得借力传说,一改靠山吃山的活法,尝试与万物互生相长。好事并未止于此。2007年的秋天,一家国际媒体慕名而来,他们组建了一只科考队,我忝列其中。我们要去的是那从未揭示的圣地——瓦屋山“迷魂凼”,它在北纬29度。任务是穿越那秘境,寻找神物的踪迹。我们做了很多准备,找到曾经误入其中死里逃生的山民做向导。尽管心有余悸,向导还是坚定了信心,多年前他们的确见过大熊猫的粪便。我们在迷雾中出发。竹丛越来越茂密,苔藓越来越绵厚。我们艰难地辗转穿行,在战胜地磁和瘴气后,终于抵达密林深处。那是一处洼地。向导找不到对应记忆的印迹,多年前冷箭竹刚刚经历了上一轮的开花,周围都是又矮又细的竹秧,现在包围我们的是高人一头密不透风的成年竹丛。随处可见雷劈倒下的朽木,布满五彩的苔藓,斑斓的蘑菇,颠覆了我于森林的经验。看见了树灵芝,阳光刚好透过林隙照过,婉若“琼楼玉宇”的美轮美奂,我拍下了它。可惜没见着大动物。快要绝望的时候,终于发现了它——小熊猫,正卧在树叉晒太阳。真乃天意!我们一致把焦点聚向它。是的,它真的叫熊猫,比大熊猫的得名还要早。它的名气不如大熊猫,但它正牌的大熊猫伴生毋庸置疑,甚至就是最近的门亲。作为活体的地质断层,它们的进化比人类更早也更顽强。它们与人类的交集,既是悲剧也是喜剧。从它们的身上,人类照见过去,也预示未来。想到山下那位老人的喻示,大小熊猫都是仙物,看到其中一种就已属有缘,还有什么奢望和遗憾?一场奇遇搅动接下来长久的幸福,之后我一直沉浸其间多年。前些时候,忽然想起来打电话询问曾经一起工作过的保护区朋友。朋友说瓦屋熊猫现身已是抖音常态,他们刚在野外用红外摄像捕捉到一只新生代活体的靓影。我笑问,这算偷蹭人家流量么?朋友笑我是俗人之见。也是,万物的语境里,我即普遍性,即观照全部,我就是流量,还怕谁蹭?于是,我留下了祝福:万物起源于方舟,方舟起源于凝望,共同奔向彼此的有观,生与更生,一亿年不息!2007年10月CCTV国际频道“走遍中国”科考探险走进瓦屋山“迷魂凼”。凉风起,秋意盛。天空旷远澄净,像在等待熟悉的队列。夜晚空寂不安,似乎特殊的鸣叫就要传来。我知道,和我一样满心期盼的,还有这一片丰茂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淳朴的人们。没有约定的约定,能实现么?和大多数通过摄影走上动物保护之路的人一样,因为拍摄,我与黑颈鹤结下不解之缘。一次又一次,与影友爬山涉水,奔赴黑颈鹤越冬地云南大山包和会泽,拍摄黑颈鹤。在梦幻般的念湖,用影像定格它们优美的舞姿,聆听它们富有灵性的唳鸣,感受高原神鸟顽强的生命力。在冰雪封冻的大包山,那些迎着朝霞飞翔的身影、在冰天雪地引颈高歌的雄姿,以及双双对对悠闲觅食的温馨画面,化作美好的回忆,深深印进脑海中。我怎会想到,黑颈鹤,这高原的神鸟,有一天会降临我的家乡,美丽的洪雅!2016年3月26日,永远难忘。那天,春秀和我正在瓦屋山周沟采集历史文化资料。临近中午,在雅女湖开船的李柱打来电话:“湖上来了一群大鸟,像仙鹤,有好几十只呢!”言语之中,满是兴奋。像仙鹤一样的大鸟,会是什么呢?春秀和我都想到黑颈鹤,但又觉不可能。内心装着期待与疑问,急急赶往雅女湖。三月的瓦屋山,春雪缀染,寒堆点点。温婉的雅女湖,如一面明镜,将瓦屋山映进湖中。“大鸟就在对岸,洋芋地里!”李柱划着船,慢慢往对岸驶去。刚到湖心,便见湖边立着一群体型高大的鸟。这些大鸟有1米左右高,羽毛为白色,颈部、飞羽和尾部是黑色。或许因为长途跋涉,羽毛看起来很脏。李柱说它们来了有三、四天了,白天在湖边的地里觅食,晚上栖息在湖心的岛上。待小船再靠近一些,我和春秀看清楚了,这些大鸟,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瓦屋山为什么会出现黑颈鹤呢?作为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每年3月,黑颈鹤冒着春天的雨雪,迎着凛冽的寒风,跋涉至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湖泊、沼泽,筑巢求偶,繁殖后代。冬季酷寒来临之前,又迁徙到南方,在云南、贵州的沼泽、湿地越冬。神奇的黑颈鹤,就在这样的迁徙轮回中生长、繁衍。可它们为什么出现在瓦屋山区呢,难道它们把这里当成了家园?我和春秀返城后,随即向相关部门作了报告。第二天,《洪雅惊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群》的消息,在四川在线播出,四川日报、人民网、中新网、国际在线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一时间,洪雅来了黑颈鹤的消息,像插上翅膀,飞到四面八方。一些摄影人闻讯后,专程赶到雅女湖,观赏和拍摄这神奇之鸟。专家解释,黑颈鹤迁徙分为三条路线:东线、中线和西线。东线从若尔盖松藩草地,沿岷江流域、邛崃山脉自北向南,经雅安、洪雅、乐山、宜宾抵达乌蒙山区。秋季返回越冬地时,由南向北,走同一条线。洪雅正好处在黑颈鹤东线迁徙通道上。早在2006年,卫星跟踪就已监测到,黑颈鹤东部种群于2006年3月31日—4月1日在洪雅县瓦屋山镇停歇。黑颈鹤对生存环境要求极其苛刻,其迁徙途中的停歇地也相对固定。瓦屋山于1993年划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域内丰富的植被,良好的环境,特别是雅女湖宽阔的水域,为黑颈鹤停歇、补充食物营养,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回城后,念念不忘。带上长焦约上影友,再次来到雅女湖,住在王坪农家,一边观察记录黑颈鹤,一边向村民们宣传候鸟保护知识。质朴的瓦屋山村民,把黑颈鹤当成仙鹤,把它们的降临看作吉祥的象征。他们任由黑颈鹤在自家的洋芋地里刨食,没有一户人家去干涉,还主动把自家种的红苕、玉米,用来喂黑颈鹤。村民们俨然把这群仙鹤当成了尊贵的客人。一连数天守在雅女湖边,远远地看它们觅食、在湖边自由起舞,听它欢快鸣叫。时而,它们集体起飞,在湖上盘旋,优美的身姿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这一群生灵,为这片宁静的山水,带来了无限灵气。用长焦拉近,细数,一共有五十六只。看着眼前的黑颈鹤,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它们迎雪飞舞的景像来,一股深深的敬意油然而生。勇敢的生灵啊,为了水草丰美的高原,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这一路,你将经历怎样的雨雪风霜!在气候和环境恶劣的高原,有多少危险在等着你!多么希望能把你留下来。可你的家在远方,我又怎能留得住呢?五十六只黑颈鹤,在雅女湖逗留二十多天之后,终于在4月的一天,向北飞去。候鸟在迁徙途中,一般停留1—2天,最多也不过6—7天,在一个地方连续逗留20多天,极为少见。神鸟飞走了,留下宁静的雅女湖,和一个关于黑颈鹤的美丽传说。我和影友把拍摄的黑颈鹤照片放大,送给李柱和村民们。他们把照片挂在家里的壁头上,逢人就讲,这里来过一群仙鹤,并说黑颈鹤一定还会再来。黑颈鹤的眷顾,带来惊喜,也带来期待。人们以百倍的热情,为营造候鸟迁徙环境努力着。面积1000亩的全省首个“候鸟补食”公益保护基地建起来了,在冬季为青衣江越冬候鸟提供食物补给。热心野生动物保护的志愿者汇聚在一起,组建起候鸟护飞“大团队”。作为摄影人和爱鸟人,我毫不犹豫加入志愿行动,并应邀加入“德邻公益保护工作室”,致力保护候鸟。县内观鸟和拍鸟的摄影人越来越多,汤开成、石天权、周学峰、张平......大家不仅自己爱鸟护鸟,还积极倡议鼓动,争做候鸟保护使者。梧桐成荫,有凤来仪。2017年3月,黑颈鹤再次停歇雅女湖。2018年12月,影友拍摄到黑颈鹤在瓦屋山顶鸳鸯池上飞翔的照片。此后2年,在县内中保义公坝、东岳孙坝、花溪兴胜,陆续发现黑颈鹤。2021年3月,村民将自己用手机在家门口拍摄的黑颈鹤图片,发到网上。农人在田间劳动,黑颈鹤在田坝悠闲漫步,人与鹤,和谐相处。那样的画面,在我眼中,又美又暖。感谢摄影,它不仅教会我们发现美、记录美,还教会我们去关注,教会我们去爱。然而,我深信,美丽的黑颈鹤,高原的神鸟,一定还会飘然降临这片充满爱的土地。2016年3月26日,黑颈鹤群在雅女湖畔的洋芋地里觅食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山水洪雅 |
|
|
|
|
|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28-38199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