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7-26 11:21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眉山老客
- 威望
- 0 点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再往里走,就进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汽车驶入位于洪雅县的瓦屋山景区大门,前行约300米后,路旁出现一块界碑,坐在副驾驶的李敏杰示意我们停下来——5月11日下午,这位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社会协调发展部负责人,带领记者打卡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1号界碑”。2017年1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范围涉及川陕甘三省,其中四川划入面积占7成以上。这块编号“SC0001”的界碑,见证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长。记者注意到,这块标有“大熊猫国家公园界”几个大字的界碑,底色为白色,搭配深绿色线条装饰,上部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标识,中上部有一个二维码,拿起手机扫一扫后,可进入“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微信公众号。“到此打卡的访客已达50多万。”李敏杰介绍,这块界碑的正前方属瓦屋山景区,允许游客活动;越过界碑,就进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再往里走则是核心区。“一般控制区允许人类居住,以及进行有限制的生产经营、自然教育等活动。而在核心区,则严禁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人退猫进”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初衷之一。为给大熊猫及其伴生动植物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2017年以来,瓦屋山相关区域共关停采矿探矿权19宗,拆除水电站41座,恢复生态植被338亩,植被恢复率达100%。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组织生态护林员等持续开展执法行动,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违规建设等行为。“我前几天出门碰到了一只小熊猫。这几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遇到猴子、羚牛、小熊猫等野生动物的机会越来越多了。”洪雅县瓦屋山镇燕远村村民李万芳告诉记者,眼下正是当地蜜蜂出蜜的关键期,自己的蜂箱曾被下山的黑熊“抱起就走”,“现在动物和人打照面多了,有时候它看到你了也当你不存在。”李万芳笑着说。为了补偿群众因野生动物“伤人毁物”造成的损失,去年起,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管理分局为周边3个镇的居民购买了野生动物致害政府救助责任保险,截至今年4月,已累计赔付7.8万元。瓦屋山区域的变化,是观察整个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窗口。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四川片区充分发挥大熊猫作为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协同保护了其他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并在野外巡护中发现其他同域珍稀动物1600余种。 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瓦屋山区域一角。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强 摄公园周边,乡镇、村组多,近些年,当地群众愈发意识到大熊猫国家公园带给他们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发展的机遇。从界碑出发,记者一行驱车沿洪瓦路前行,一路上随处可见各类酒店、民宿、农家乐,有的在揽客,还有的在施工。“来坐来坐!”车刚停稳,瓦屋山镇金花桥社区“桃花源”酒店老板陈熙,就热情地招呼我们。“桃花源”酒店是栋4层高的楼房,共有31个房间。谈起自家的生意,陈熙很爽快地介绍:“去年收入有七八十万元。这几年建大熊猫国家公园,不仅周边环境好了,游客也越来越多了,酒店的生意也跟着红火了。”在游客的建议下,陈熙还对客房进行了软装升级,并加装了观光电梯,“如今住宿条件更好了,消费价格也起来了,游客开心,我也开心。”陈熙说。在金花桥社区,像陈熙这样靠大熊猫国家公园吃上“生态饭”的村民越来越多。“5年前,社区酒店、农家乐才80多家;现在已有160多家,其中20多家正在升级改造。”金花桥社区党总支书记何艳琼告诉记者,当地的一些矿山、电站关停后,村民搞起了生态旅游,“有经营林木的、有种笋子的、有养蜜蜂的……大家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助力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发展,当地相关部门还于去年冬天在瓦屋山景区举办了冰雪节,帮助吸引游客,创造消费需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入口社区发展,四川还推动建立《大熊猫友好产品体系标准》,认证了“平武五味子”“唐家河蜂蜜”等原生态产品,今年3月已正式获得特许经营授权。不止积极推动发展入口社区——今年5月1日起,《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开始施行,让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的建设管理有法可依。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山水洪雅」 |
|